咨询师如何挑选督导?以及想要成为督导需要做哪些准备?

2017-09-25 16:57:35413

张晶问:咨询师选择导师进行督导时,会有什么样的参考框架?是着重于导师的理论学派取向,还是导师的实操经验,还是导师的人格修养?

廖凤池老师答:一般在台湾、在其他地方,都不会把督导叫导师,督导就是督导,不用导师这个名称。专业的督导,第一要有实务经验,要足够丰富;第二要受过足够完整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的督导训练

在台湾、在美国,专业督导有专门的执照,有一定时数的教育训练,还有一定的实务训练,之后才能被认证成为合格的专业督导。

在选择督导时,第一个你可能要考虑到这个督导对你所服务的对象是不是了解。比如:有的人做儿童个案,有的督导没有做过儿童个案。就算他专业再强,理论再好,那他就不会做儿童。因为心理咨询其实分得很广泛,有的人对婚姻咨询很有概念,有的人对婚姻咨询没有经验。所以你要注意这点。

他应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、实务经验另外他有执照,有督导训练。对你服务的领域和对象,他是理解的,是有经验的。这些是首要考虑的因素。其次才是学派。

我一再强调:所有学派都是偏见!等你上了擂台,不管你是少林派、武当派,打赢的野战派最重要。一般来讲,督导除非专注于某一学派,对其他学派都排斥,否则一般的培养咨询师的督导,大概各个学派都有所涉猎。所以学派只要不是差距过大,不要太过矛盾即可,学派不见得是你选督导唯一要考虑的因素。

至于人格因素,一般能当督导的人,人格方面不应该有问题了。不过,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是有少部分的督导会有伦理问题。我们不是讲人格道德的问题,而是讲专业伦理。比如,他利用督导的身份来收太多的金钱,或利用督导的身份占被督导者的便宜,或强迫被督导者要去上他的课,要去当他的助手,义务替他做很多事,等等。这涉及督导伦理议题,他在专业伦理上,是不是以被督导者的权益为优先,能够尊重被督导者的权益,这是我们要考虑的。